昆明艦不是終結版
———專訪昆明艦主管監造者付森宗高級工程師
昆明艦
今年,我國自主研制建造的新型導彈驅逐艦首艦昆明艦交付入列。它的問世使我海上作戰體系平臺得到有益補充和拓展,海上作戰能力與水平均有了質的提高。本報特約記者專門約請該艦主管監造者付森宗高級工程師解讀新型導彈驅逐艦。
記者:昆明艦總體上有哪些特點?
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大型化。在我國現役052系列驅逐艦里主尺度和排水量是最大的,不僅能裝備更多的武器裝備,更能滿足遠海任務需求。二是隱身性。該艦具有良好的隱身外形,通過上層建筑內傾、全船封閉式結構等,大大降低了電磁回波;在一些震動大的區域基座、船體上敷設阻尼材料,達到減震降噪的效果。三是國產化。該艦五大系統實現100%的國產化率,完全實現國內自主研發、自主保障,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制造”。四是信息化。該艦采用了綜合集成電子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一體化控制與傳輸。同時,所裝備的艦載信息處理系統等,能夠形成完整、實時、高效的平臺信息感知、傳輸、處理能力和自動化操縱控制能力,從而奠定了其“旗艦”地位和發揮編隊指揮的能力。
記者:昆明艦在建造模式上有什么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采用了區域造船模式。區域造船模式是目前主流的艦船建造模式。昆明艦在建造之前就被分為若干個區域,每個區域同步進行獨立施工,包括船殼和內部管路以及舾裝件同步完工,后期把各分段吊裝合龍,經過焊接就“拼”成了昆明艦。區域造船對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設備、管道、線路對接不吻合,會影響建造質量。第二個特點是室內船臺建造。室內船臺的優點是不受天氣環境影響,外面無論是刮風下雨,室內仍然可以施工,從而保證建造進度。同時,由于不再受外界天氣、環境影響,艦船的質量也得到了更加充足的保證。正是由于采取了精度造船、區域造船、封閉造船,使得昆明艦從切割第一塊鋼板到完成交付,還不到一半時間,當年被譽為“中華第一艦”的哈爾濱艦建造周期近10年。
記者:在武器配備上有什么新特點?
我想這個問題是廣大官兵和軍迷朋友所熱切關注的。2006年,我國第一艘裝備相控陣雷達的導彈驅逐艦蘭州艦交付入列后,被廣大軍事愛好者親切稱之為“中華神盾”。實際上,蘭州艦是昆明艦的母型,或者說昆明艦是“中華神盾”2.0版本。就昆明艦的武器配備而言,應該說是配置豐富,作戰能力大幅增強。比如增加了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新型艦空導彈武器系統,改進提高警戒探測、編隊作戰指揮等系統,艦艦、艦空和艦炮等武器系統都實現了全面升級換代,從而使得綜合打擊能力更強。
記者:與國外同類型驅逐艦比較,昆明艦處于什么水準?
昆明艦無疑是國內最先進的驅逐艦,軍艦可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比較,不能簡單地區分優劣。如果非要與國外同類艦艇總體性能上作比較的話,我想他的“對象”應該是美國阿里·伯克Ⅱ、英國45型艦、法意“地平線”艦、日本“金剛”型艦等。從航行性能、作戰裝備配置分析,我們有我們的優勢,也有不足,就綜合作戰能力來講,與當代世界先進水平驅逐艦相當。
記者:昆明艦會不會是我國驅逐艦技術水平的“終結版”?
準確地說,昆明艦代表了目前我國現役驅逐艦的最高水準,但絕不是終結版。原因有兩點,首先是科學技術總是在不斷地創新發展,又率先在軍事領域被廣泛運用,成為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原始驅動力。就好比十年前我們看哈爾濱艦覺得非常了不起,但十年之后再來回望,卻發現已經落后了。其次,海軍轉型建設發展,必然要提升新裝備比例,優化裝備結構,提高信息化水平,形成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而驅逐艦作為海上主戰艦艇,更是不可或缺的主戰力量,尤其是我國已經擁有航母,在航母編隊建設過程中,就必須要大力發展水面艦船,建造比昆明艦性能更好、作戰能力更強的新型驅逐艦。(趙東 曾慶 陸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