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夫14歲參軍入伍,抗美援朝時失去四肢和左眼,和平時期放棄特護待遇回家鄉(xiāng)擔任村支書25年,以殘缺之軀、驚人毅力,把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建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退休后仍以嘴銜筆,創(chuàng)作兩部自傳體長篇小說。捧讀這一事跡,我的內(nèi)心受到強烈震撼。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傳統(tǒng)價值觀念不斷受到侵襲和消蝕。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歪曲歷史、抹黑詆毀黃繼光、董存瑞、雷鋒等英雄,以引起人們對英雄的懷疑、誤解、疏離,進而損害英雄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光輝形象。
受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少數(shù)官兵自覺崇尚榮譽、崇尚英雄的意識不強,英雄就在身邊,卻吸引不了關(guān)注的目光、掀起不了學習的熱潮,個別單位的軍史館、榮譽室因為少有人去觀瞻而倍顯孤單,甚至宣傳英雄和推出典型的活動也是熱鬧一陣如同風過。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一支不崇尚英雄的軍隊是不可能誕生英雄、戰(zhàn)勝敵人的。崇尚英雄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支軍隊而言,就像陽光、空氣之于人一樣,須臾不可離開。崇尚英雄,從來就是一支軍隊的固本之魂、勝戰(zhàn)之基。和平時期,軍人的血性從何而來,崇尚英雄、學習英雄,就是最好的方法。
讓崇尚英雄融入官兵血脈,必須將崇尚英雄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培育,在社會土壤中汲取營養(yǎng)、落地生根;建立完善英雄評選、紀念慶典和榮譽保障機制,在全社會形成人人尊重英雄的鮮明導(dǎo)向和濃厚氛圍。
崇尚英雄一旦成為廣大官兵的普遍認同和行動自覺,就會展現(xiàn)面對生死時的無畏和勇敢、取舍得失前的無私和從容,危急關(guān)頭豁得出,一事當前挑重擔。(何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