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戰先研戰 制敵必知敵
習主席在視察南部戰區時要求,大興戰爭和作戰問題研究之風,增強打贏現代戰爭實際本領。落實這一重要指示,就要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主動來一場軍事學習革命。
用兵之要,先謀全局;常勝之師,先悉敵情。不熟悉作戰任務,不掌握現代戰爭制勝機理,對敵人一知半解,上了戰場肯定要吃敗仗。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說:“經驗多的軍人,假使他是虛心學習的,他摸熟了自己的部隊(指揮員、戰斗員、武器、給養等等及其總體)的脾氣,又摸熟了敵人的部隊(指揮員、戰斗員、武器、給養等等及其總體)的脾氣,摸熟了一切和戰爭有關的其他的條件如政治、經濟、地理、氣候等等,這樣的軍人指導戰爭或作戰,就比較地有把握,比較地能打勝仗。”摸熟敵人的“脾氣”,帶兵打仗才有底氣。
劉伯承元帥是馳名中外的常勝將軍,連敵人也承認他“用兵神妙”。他常說:“五行不定,輸得干干凈凈。”這里的“五行”,指的是任務、敵情、我情、地形、時間5個影響作戰行動的因素。他不但非常熟悉自己的部隊,經常實地察看戰場情況,而且非常注重研究外軍尤其是敵軍的情況。抗日戰爭時期,他曾親自組織翻譯日軍的《刺殺教令》等教材,帶領官兵悉心研究日軍的訓法戰法,從中找到克敵制勝之道。
“夫為將者,有勇不如有志,有志不如有學。”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現在打仗,我們的軍官沒有現代化戰爭的知識不行。當個連長,不是過去的連長,當個團長,不是過去的團長,要有知識,天上、地下,陸上、水下,包括通信聯絡都要懂得。”信息化戰爭時代,戰爭形態變了,作戰方式變了,要求各級指揮員的戰爭思維、作戰理念和知識結構必須與時俱進。如果思想僵化,抱殘守缺,對未來打什么仗、怎么打
仗若明若暗,該鉆研的一知半解,該駕馭的簡單應付,勢必會嘗到失敗的苦果。
言戰先研戰,制敵必知敵。我們應大興戰爭和作戰問題研究之風,對未來戰爭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應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把敵情我情、戰場情況、作戰指導和戰法運用搞清楚,把究竟打什么仗、在哪里打仗、怎樣才能打勝仗搞清楚,努力做到對自己實力如數家珍,對戰場環境了如指掌,對作戰對手洞若觀火,對戰場變化明察秋毫,這樣才能在未來戰爭中料敵先機、贏得主動、決勝疆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