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青春獻邊防,祝愿祖國更輝煌”
——專訪西藏軍區某邊防營政治教導員羅府臣
人民網記者專訪西藏軍區某邊防營政治教導員羅府臣。(人民網記者柳靜 拍攝剪輯)
奔波近3000公里,翻越11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從海拔2000多米到5000多米,從荒原戈壁到峽谷密林……由人民網、陸軍政治工作部宣傳局聯合開展的“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四站,采訪分隊來到了雪域高原,走訪了海拔4900多米的西藏軍區某邊防團昆木加哨所,以及駐守在吉隆、樟木的邊防官兵,對15個界碑進行了描紅,并與日喀則軍分區的官兵代表們一起走進日喀則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祭奠雪域忠魂。
此次活動,我們邀請到了從昆木加走出的西藏軍區某邊防營政治教導員羅府臣全程參與。羅府臣畢業于國防科技大學,2003年入伍,2008年進藏,先后在中不、中尼、中印邊境一線任職工作11年,曾當選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西藏軍區某邊防營政治教導員。
在活動接近尾聲時,人民網記者對羅府臣進行了專訪。
“邊防生活是人生最精彩、最厚重的一部分”
人民網記者:您曾駐守昆木加哨所3年,此次又跟隨采訪團回到了這里。目前,我們“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四站已經接近尾聲。全程走下來,您有什么感受和體會?
羅府臣:很榮幸能和人民網的記者們一起參加“界碑描紅”活動,重走5年前走過的邊防線,探訪以前駐守過的哨所。沿途中,回顧往昔,不由得感慨心態變化之大,從入伍時的懵懵懂懂到今天的泰然處之。我的邊防生活在別人看來是平凡的,但是對于我自己來說是人生最精彩也是最厚重的一部分。
這次活動感觸比較深的是,沒想到我們現在邊防哨所條件改善那么大——公路直接通到了邊防哨所,而且正在往巡邏點位上修。更沒想到的是人民網的記者們能夠在海拔4900米以上的地區和戰士們一起走完巡邏路,走到每個界碑前。尤其是4位女記者能夠不掉隊,跟得上我們戰士的巡邏步伐,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令人敬佩。
羅府臣參加“祖國在我心中”界碑描紅主題活動第四站啟動儀式,并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人民網記者閆嘉琪 攝
“路通了,電通了,祖國和人民一直記得我們”
人民網記者:您剛才提到了“變化”,能再給我們仔細說說,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重大變化嗎?
羅府臣: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們的交通道路和邊防巡邏路。在我印象當中,應該至少有30多公里的邊防路是我離開以后修通的。
記得以前的巡邏路非常簡陋。2011年4月,我在邊防部隊任連長時,真正體驗了海拔4700米以上“生命禁區”的邊防生活。有一年冬天,在給昆木加哨所送補給的路途中,車輛拋錨,等待上級救援的那兩天兩夜讓我至今記憶深刻:我們待在車里,吃著皮蛋蘸辣醬,這是當時唯一能果腹的食物,喝著放在車頂用陽光烤化的冰水,看著晚上睡著時被凍在車窗上的幾根頭發發呆,拿著已經沒電的手機備受煎熬,當看到鏟雪車和救援車輛出現在遠方時激動得聲嘶力竭。
還有一次,一位軍嫂到昆木加哨所過春節,當時大雪封山,積雪把公路覆蓋的嚴嚴實實,我們動用了長途大巴、政府專車、巡邏車、鏟雪裝載機這四種交通工具開路,連夜跋涉。直到第二天凌晨,這位軍嫂才終于到達哨所與丈夫團聚。
不知道各位記者去的時候是否注意到,我們邊防道路到各個點位上,已經開始在修6.5米寬的柏油路,這條柏油路將直通巡邏點位。橫向的巡邏路線也在開始逐步修建。現在我們邊防路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運送后勤補給物資,二是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方便人員、物資快速運送。
同時,邊防哨所的基礎設施也在逐步改善,軍人生活更加方便舒適。據現在駐守昆木加哨所的官兵說,明年該哨所也將接入國家電網。
路通了,物資保障就好了,不會再發生像2011年我給哨所送補給被困雪地兩天兩夜的驚心事件了。電通了,洗澡、通信、取暖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相比10年前的哨所,現在的哨所官兵是幸福的。我相信再過幾年,邊防官兵會更幸福,因為祖國和人民一直記得我們。
“邊防軍人就像一顆顆鋼釘,牢牢釘在邊防線上”
人民網記者: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您作為駐守西藏的邊防軍人,最想對祖國說些什么?
羅府臣:我們駐守高原的邊防軍人的誓言是:高原艱苦不怕苦,但求苦中有作為,無悔青春獻邊防,祝愿祖國更輝煌。我們邊防軍人就像一顆顆鋼釘,牢牢釘在邊防線上,守衛祖國,守衛人民,守衛和平。
采訪的最后,羅府臣告訴記者,他相信,隨著祖國的繁榮富強,駐守高原邊防軍人的各方面條件將不斷改善。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官兵們都將不忘初心,傳承和發揚“老西藏精神”,為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維護邊疆安寧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做出貢獻,在邊防戰位上譜寫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