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峰會:繼續挑動對抗
6月28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土耳其、瑞典、芬蘭等國領導人討論瑞芬兩國“入約”問題。
當地時間6月28日至30日,北約峰會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其間,北約宣布多項軍事示強舉措,引發國際輿論軒然大波,下一步或將對地區局勢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示強舉措接連不斷
在此次峰會期間,北約主要宣布了以下“秀肌肉”舉措。
擴充快反部隊規模。6月27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作為對新“戰略競爭時代”的應對,北約將把現役4萬人快速反應部隊人數擴充近8倍,使其達到30萬人。他表示,擴充快速反應部隊規模和部署軍隊以防衛特定國家等新舉措,是冷戰以來北約集體防衛和威懾領域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計劃,英法等北約西部盟國的軍艦、戰機和30萬名士兵,可隨時部署至北約東翼特定地區,并能在攻擊發生幾小時內開始分級反應。
加速瑞芬“入約”進程。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是本次峰會的議題之一。根據峰會日程安排,6月28日,土耳其、瑞典、芬蘭等國領導人在馬德里舉行會談,討論瑞芬“入約”問題。會談結束后,土瑞芬三國發表聲明稱,土耳其確認支持北約的開放政策,支持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斯托爾滕貝格6月29日表示,瑞芬兩國將以“史上最快速度”加入該組織。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呼吁北約展示團結,并支持那些希望加入北約的國家。
公布新版戰略文件。峰會期間,北約成員國通過了指導未來10年發展的新戰略概念。作為指導北約未來政治和軍事戰略的關鍵文件,新戰略概念每10年更新一次。與上一版本戰略概念將俄羅斯描述為戰略伙伴不同,新版戰略概念將俄羅斯定位為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威脅,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討論亞太地區強國對其構成的挑戰。此外,北約峰會還強調增加國防支出的必要性,討論設立10億歐元創新基金以及投資新興技術等議題,提出到2024年各國國防支出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
國際輿論評論負面
對于此次對抗意味濃厚的北約峰會,國際輿論普遍給出負面評價。
其一,軍事化遭詬病。西班牙自治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阿列塔表示,北約不應存在,因為它提倡軍國主義,馬德里峰會是軍國主義邏輯的一次強化。西班牙《日報》援引歐洲議會議員馬努·皮內達的話稱,北約是戰爭和死亡的機器。朝鮮國際政治研究學會研究員金曉明近日發表題為《亞太不是北大西洋》的文章,稱北約是給東歐招來災禍的肇事者,此次北約峰會通過的新版戰略概念包含不利于亞太和平的言論,北約遲早將打破太平洋的寂靜。
其二,凝聚力被唱衰。美國《紐約時報》網站刊文稱,北約內部對于把崛起的亞太強國稱為挑戰還是威脅意見并不一致,而且對所謂俄羅斯威脅也有不同看法。加拿大廣播公司援引皇后大學國防政策專家赫拉奇的話稱,北約在東翼增加軍力部署在意料之中,但對于加拿大來說,實現北約的基準目標——將GDP的2%用于國防支出將考驗政治團結。政治凝聚力是北約未來面臨的首要挑戰,盡管短期內多數國家由于俄烏沖突展現出了團結,但從長期看,這種政治團結將如何維持,具有不可預測性。
其三,執行力受質疑。英國廣播公司近日刊文指出北約面臨的五大挑戰:一是如何在不卷入戰爭的情況下幫助烏克蘭;二是鑒于北約內部在制裁俄羅斯的程度以及西方經濟體能承受多大代價的問題上存在分歧,北約面臨如何保持團結的難題;三是派多少軍隊保護北約與俄羅斯的主要潛在“燃爆點”波羅的海地區;四是瑞典和芬蘭“入約”不是易事;五是并非所有成員國都愿意大幅提高軍費。美國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戰略與安全問題研究中心安全專家克里斯托弗·斯卡盧巴評論稱,北約作出了各種承諾,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通脹使一切都變得更加昂貴。
潛在影響不容低估
總的來看,此次北約馬德里峰會是在歐洲地區局勢動蕩背景下,美國及其盟友舉行的一次具有“變革”意義的峰會,確定了北約未來10年的發展方向。北約持續突破地域和領域,鼓吹集團對抗,后續影響和外溢效應不容低估。
一方面,歐洲安全格局或將重塑。北約新版戰略概念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實質上沒有改變制造假想敵、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而北約增加在俄羅斯附近的軍力部署,把重點從遏制任何入侵轉移到全面防御盟國領土,則是冷戰后的“歷史性轉變”,未來勢必引發俄羅斯的高度警惕和強力反制。另外,一旦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歐洲的安全困境非但難以緩解,反而會進一步加劇,陷入“越防越危”的尷尬境地。換句話,北約絕不是歐洲安全危機的解藥,而是毒藥。
另一方面,亞太地緣政治面臨挑戰。在此次峰會期間,北約首次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4個亞太國家領導人參會。此舉反映出北約正在突破傳統地域,將“觸角”從歐洲地區進一步延伸至亞太地區。有媒體認為,這是創建“亞太版北約”的危險前奏。北約企圖將自己打造成“全球北約”,妄想充當“世界警察”,相關動向值得持續關注和警惕。(章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