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軍分區上校處長陳剛果——
“只要有夢想,哪里都是星辰大海”(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
陳剛果(左)在指導戰士操控無人機。 |
時值盛夏,萬物繁茂。走過蜿蜒的山路,湖北省恩施軍分區上校處長陳剛果一行人來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坪壩營鎮坪壩營村。
“年輕人應該到部隊鍛煉一下,在部隊能學到很多知識,退伍后回鄉擇業就業優勢也很多,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服務群眾。”在這里,陳剛果見到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他通過講述自己的軍營生活,激勵這名年輕人應征入伍。
“我在新疆戈壁灘上服役17年,來恩施從事國防動員工作5年。”回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涯,陳剛果說,“作為一名軍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無論我的戰位在哪里,永遠都不會停下前進的腳步。”
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從“門外漢”成長為技術骨干
2001年陳剛果大學畢業,帶著航天報國夢應征入伍,來到甘肅酒泉的一個小鎮。
到了部隊后,陳剛果發現自己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有時連一個極其常見的技術故障都難以解決。
剛到工作站時,師父打開站里的三個柜子,里面滿滿當當都是書和圖紙。師父告訴他:“要學懂弄通這些書本上的知識,沒個十年時間可拿不下來。”從此,陳剛果白天跟著師父調試設備,晚上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經常學到深夜。
“我特別感謝我的師父,是他教會了我在實踐中學習。師父讓我勇于實踐,他說只有發現錯誤才能彌補知識缺陷。”陳剛果說,他逐漸從“門外漢”成長為技術骨干。
扎根戈壁17年間,他先后參加200多次重大試驗任務,帶領團隊攻克了10余項重大技術難題,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原總裝備部教學成果三等獎1項,取得發明專利1項。
2018年,作為軍兵種交流干部,陳剛果調任恩施軍分區上校處長。從大漠戈壁來到鄂西大山,從戰略支援部隊進入國防動員系統,對于陳剛果而言,一切要從“零”開始。
到村寨調研走訪,提升高素質兵員征集工作
來到恩施后,“轉型”成為擺在陳剛果面前的第一道難題。過去,長期與裝備儀器打交道;現在,則需要更多地與人打交道。
湖北恩施是民族地區,經濟欠發達,高校數量少,高素質兵員征集工作一直難有突破。
為了摸清大家的真實想法,陳剛果每天蒙蒙亮就來到村里調研,“村民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必須在下地之前趕到,不能耽誤他們干活。”
在2個多月時間里,陳剛果奔走于土家苗寨的各個村落,跑了1000多公里山路,走訪了300多戶村民家庭,和100多名民兵連長談心、交流。
隨著調研的不斷深入,陳剛果了解到,山區信息相對閉塞,許多家庭對參軍的意義不甚了解。同時,也沒有摸清轄區內大學生底數,沒能充分掌握大學生入伍意愿。
問題在基層,辦法也在基層。他主動與相關部門溝通,推動軍地聯合出臺了大學生兵員征集配套激勵措施;每年定期培訓專武干部,推出一系列獎勵政策;要求一線征兵人詳細掌握適齡青年的情況,根據每家每戶的家庭狀況,有針對性地宣介參軍入伍信息……
一套“組合拳”下來,第二年,恩施的征兵工作就打了一個“翻身仗”,躋身全省第一方陣。
持續技術攻關,建成智能指揮信息系統
走訪的過程中,一路群山逶迤、風景秀麗,在陳剛果眼中,山川河湖、路橋溝渠都是有價值的信息數據。
在國防動員潛力調查時,陳剛果發現,“恩施州有數量龐大的潛力信息,卻沒有統一的數字化平臺。”
建立一套智能指揮信息系統,對于陳剛果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從提報軍事需求到動員籌劃落實、從行動組織指揮到潛力體系構建、從大數據分析到神經網絡學習……陳剛果開始如饑似渴地“充電”。同事蹇超說:“開發一個新的系統,人、技術、資金,缺一不可,難度很大。陳處長就帶著我們一起干,他自己則經常鉆研到凌晨。”
經過2年研究攻關和10個月的建設,智能指揮信息系統一期工程于2021年9月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去年,湖北省軍區在恩施組織山地搜救演練,并提出運用智能信息技術。有了智能指揮信息系統的支撐,很快,一個集偵測、目標識別等功能于一體的山地搜救指揮系統應運而生。一個月后,山地搜救演練在恩施如期舉行。從無人機偵測回傳,到目標識別定位、行動路徑規劃、行動方案生成,用時不到2分鐘。
在陳剛果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微波和光學的各類專業書籍,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研究過程。“現在的系統還需要繼續完善。”陳剛果說,“在山地救援中,依靠紅外搜索幸存者的方式存在盲區,密林、巖洞會阻擋紅外輻射,但微波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所以我還要研究、繼續改進。”
“只要有夢想,哪里都是星辰大海,哪里都有璀璨星光。”作為一名新時代革命軍人,陳剛果的腳步從未停止……
(賈二兵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02日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