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推廣使用3D打印技術
近年來,隨著3D打印技術(又稱增材制造技術)的突飛猛進,它在軍事領域的應用越發廣泛。據美國媒體最新報道,目前美軍廣泛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武器裝備零部件,搭建防護掩體和營房等,其應用范圍覆蓋陸海空三軍及國民警衛隊等。
提升零部件制造效率
報道稱,美國陸軍最近聯合一家科技公司,在密歇根州設立“增材制造商業化中心”。該中心配備的3D打印設備,能夠制造鋁制部件和工具。美陸軍人員表示,設立這一中心的目的,是利用新的設計和制造方法為軍隊生產產品。該中心在初始階段主要為通用動力公司及其他汽車制造商生產零部件模具,未來發展目標是在戰場上制造核心零部件。目前,美陸軍研究實驗室還在開發更加環保的3D打印技術,將利用戰場上廢棄的塑料垃圾,如水瓶和牛奶瓶等,提取用于3D打印的原材料。
相比之下,美海軍更傾向于在艦艇上安裝測試3D打印設備。在去年7月的“環太平洋”演習期間,美海軍“埃塞克斯”號兩棲攻擊艦就使用3D打印設備,為損壞或丟失的零部件制造替代品,以減少等待后勤配送的時間。去年11月,美海軍還在“巴丹”號兩棲攻擊艦上安裝多款3D打印設備,可以打印包括金屬、聚合物等不同材質的零部件,主要是旋鈕和開關等。2020年,美海軍曾利用3D打印技術耗時4周制造了一艘微型潛艇,而傳統制造方法需要耗時約5個月。
2020年,美空軍為其F-22戰斗機3D打印了一個鈦合金零部件。這個零部件位于座艙內,體積較小,原本由鋁材料制成,改用鈦合金材料后,具有抗腐蝕的特性。此外,美空軍還用3D打印技術制造渦扇發動機的金屬零部件,用于E-3預警機和B-52H戰略轟炸機的日常維護。
快速搭建營房設施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美軍多次利用3D打印技術建造營房設施。據美國媒體披露,2018年,美海軍陸戰隊系統司令部曾使用混凝土3D打印技術,耗時40小時完成46平方米的營房建造。整個建造過程只需4人監督機器的運行,并補充建筑材料。如果使用木材建造同樣面積的營房,需要10人工作5天。
2022年,美國防部與私營企業合作,通過3D打印建造了3座臨時訓練營房,每座營房面積超過529平方米,成為西半球最大的3D打印建筑。這些營房也是首批符合美國防部發布的混凝土設施統一施工標準的3D打印建筑。2023年,美國民警衛隊借助3D打印技術,建造了一座面積超過464平方米、可容納72人的營房,建造成本約為傳統營房的70%。
此外,美海軍陸戰隊此前測試了一款快干混凝土3D打印設備,它能在36小時內建造用于容納“海馬斯”火箭炮系統的混凝土掩體。這種掩體能在多種地形條件下使用,以保護人員、車輛和物資免受惡劣天氣的影響。
推廣應用面臨阻礙
美國媒體稱,美國防部和美軍各軍種對3D打印技術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然而,美軍推廣使用3D打印技術,仍面臨不小的阻礙。
一方面,某些零部件的3D打印技術認證耗時較長。由于武器裝備的關鍵零部件需要具備特殊性能,或對溫度、壓力有極高要求,其制造技術需要經歷漫長的認證過程。比如,一枚導彈的某些零部件需要承受極端的應力和溫度,對其新的制造技術進行認證,可能需要數年或數十年時間。這將阻礙3D打印技術的推廣使用。
另一方面,3D打印技術制造的零部件,可能涉及知識產權問題。軍工企業除通過出售武器裝備獲利外,售賣零部件也是其重要的收入來源。美空軍表示,為一架運輸機采購馬桶座圈,需要向制造商支付1萬美元,而3D打印同樣的零部件成本僅需300美元。不過,美軍通過3D打印制造一些關鍵零部件時,可能面臨軍工企業的知識產權訴訟,畢竟這將大大壓縮軍工企業的利潤空間。(李享 王大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