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打造通用型網絡戰武器
據外媒報道,近日,美國網絡司令部宣布,將通過招標方式開發通用型網絡戰武器。該武器能夠適應網絡空間“無形戰場”的行動要求,突出偵察、攻擊、防御一體化的發展思路。
兩種方案受到關注
在招標文件中,美軍明確提出,新武器平臺是網絡司令部所屬任務部隊的通用型裝備,將集合網絡防護行動和“前出狩獵”行動所需的各項功能。通過該平臺,美軍網絡任務部隊將實現“裝備統一”,不同職能的網絡任務部隊可以在同一環境和條件下開展訓練。簡言之,它是一款基于美軍網絡戰數據庫、兼容各類防御和進攻軟件、統一協議標準和功能選項的通用型武器。
目前,在多個投標意向中,有兩個方案受到關注,它們基本上代表了美國網絡司令部技術武器化的發展思路。
一種方案是借鑒F-35戰斗機的發展理念,在同一平臺下,研制A、B、C三型,它們的硬件設施性能參數、物理樣式和操作平臺基本一致,包含固定式和便攜式兩種形態。這3個型號按照不同的職能任務再進行細化設計,分別適用于網絡空間防御、“前出狩獵”行動和融入聯合部隊3種作戰場景。
3個型號的網絡戰武器,均具備目前網絡任務部隊所需的基本功能,能夠獨立完成偵察、攻擊、防御一體化作戰任務。其中,網絡空間防御型將整合美軍現有的網絡偵察、溯源和防護技術,功能最為全面,成本相對較高;“前出狩獵”行動型因需要部署至國外,其密鑰技術與其他兩型不同,核心技術也有所保留;融入聯合部隊型設置了任務選項,可根據具體的聯合作戰行動選擇相應的工具箱,其他功能在一定時間內受到限制,以防止技術泄露。
外媒分析認為,該方案對軟硬件的要求較高,且協議兼容難度較大,短期內可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另一種方案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分為機載、海基和陸地機動三類,均為便攜式形態。軟件方面,根據網絡任務部隊的主要任務,設計了運維系列、防護系列和攻擊系列3個技術模塊,每個模塊按照功能強度不同細分為多個層級。比如,攻擊系列模塊包括拒絕服務攻擊、預置木馬激活、無線接入攻擊等層級,每個層級又包含若干工具包。這些模塊可根據戰場需要安裝到機動平臺上,執行網絡作戰任務。
該方案被認為“相對理性和實用”,對硬件的要求不高。而且,模塊化設計本質上是逐步實現網絡戰功能的“集成策略”。
融入聯合作戰體系
報道稱,開發首款通用型網絡戰武器,是美國網絡司令部司令蒂莫西·霍自今年2月上任以來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蒂莫西·霍表示,這一全新的網絡戰武器將推動“網軍能力實現跨越”。
美軍表示,根據設計,這一通用型武器由9人共同操作,包括一名任務組組長。報道指出,這意味著隨著技術武器化的深入實施,美軍網絡戰部隊不再是獨立執行任務的單元,而將實體化融入聯合作戰體系。美軍網絡戰力量將與陸海空軍在戰術層面實現整合,并參與各個階段的軍事行動。
美國網絡司令部希望借助開發通用型網絡戰武器,進一步提升威懾力。下一步,其還計劃通過集成式部署,將網絡戰武器與美海空軍的新型作戰力量相結合,形成所謂的“戰略打擊資源”。
華而不實引發質疑
多數觀點認為,美國網絡司令部計劃打造的通用型網絡戰武器華而不實,此次武器招標實際上是“新瓶裝舊酒”,可以視為“網絡航母”項目的縮水版。“網絡航母”項目于2018年啟動,旨在打造實施網絡作戰的“統一平臺”。該項目每年花費數千萬美元,卻未有實際進展。在美軍2024財年的預算分配中,網絡戰武器開發經費增長了近17%,再次驗證了美軍通過公布武器研發計劃爭奪預算的慣常做法。
還有媒體認為,網絡空間博弈本質上是非對稱作戰,重在隱蔽性、特異性和突然性。美軍發布開發通用型網絡戰武器的消息,可以產生一定的威懾效果,但在缺乏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做法意味著過早地暴露了底牌。
分析人士指出,美軍通用型網絡戰武器從研發到部署的周期較長,在網絡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該武器的實際效能有待觀察。同時,網絡技術的武器化存在安全管控風險。一旦這些武器技術落入恐怖分子手中,可能對國際安全構成威脅。此外,美軍制造的軍備“噱頭”,可能加劇全球網絡空間的軍備競賽,從而沖擊國際安全格局。(劉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