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盡管采用核動力,但艦載機是有名的“油耗子”
盡管美軍航母采用先進的核動力裝置,可以50年不用更換核燃料,然而,艦載機仍然需要航空燃料。航母戰斗群中的巡洋艦、驅逐艦、補給船等水面艦艇也要依靠石油燃料。這樣一來,美軍遍布全球的航母戰斗群的實際作戰能力仍然存在油料保障問題。那么,美海軍是如何做到戰時油料源源不斷地供應呢?
儲備分發油料系統解燃眉之急
油料儲備是保障美軍作戰的基礎。隨著物資軍民通用性的增強,部隊無須儲備所有物資,只需儲備適用于戰爭的特殊軍事物資和適量的通用物資即可,而大部分軍民通用物資可以依托社會來進行儲備。伊拉克戰爭中,美英海軍在地中海、紅海、波斯灣集結了6個航母戰斗群約4萬人、400余架各種飛機。其中包括:“杜魯門”號、“羅斯福”號、“小鷹”號、“星座”號、“林肯”號和“皇家方舟”號航母戰斗群。在作戰狀態下,每艘航母每天要消耗400至500噸艦用燃油,平均3至4天就需要伴隨保障船補給一次。為保障油料供應,美國五角大樓的國防后勤局戰前就已運送了300多萬噸柴油、汽油至海灣地區,在中東建立了23個燃料集結地,準備了420輛油罐車;美軍海運司令部曾緊急雇用了2艘30000噸級的地方油輪,將近50萬桶的航空燃油從日本運往迪戈加西亞島美軍基地。據測算,美軍油料部門僅在科威特的地下油庫就儲存了3萬多噸的柴油。
油料三級保障體制接力運輸
美軍確保海上油料補給,采用三級保障體制,實行接力運輸。一線保障編隊編入航母戰斗群,每個航母編有2至3艘快速戰斗支援艦或綜合補給船,對航母群實施伴隨保障。二線保障編隊編有十幾艘到幾十艘的油船,對作戰艦艇進行二線穿梭支援,負責將燃料從中轉基地或前沿基地運至戰區附近,為航母戰斗群和伴隨保障艦船實施油料補給,以彌補伴隨保障的不足。三線保障編隊主要由貨船和其他商用船組成,主要任務是將燃料從戰略后方運至中轉基地或前沿基地,使基地始終保持足夠的燃料儲備量。這種補給方式力量往來于美本土(或中間基地)與前進基地之間。
此外,海空基地是航母編隊油料保障的重要依托。海灣戰爭中,為保證飛機大規模、高強度出動對燃料補給的要求,部署在海灣地區的美軍空軍基地開設了快速加油系統,采用壓力加油方法,可同時為海空軍多架飛機、多機種加油。
空中加油成重要支柱
實踐證明,號稱“空中油船”的空中加油機已成為航母艦載機空中作戰保障的重要支柱,在戰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越南戰爭,是戰爭實踐中首次大規模實施空中加油的開端,從戰爭爆發到停戰的9年零2個月時間內,美軍的172架KC-135加油機共飛行194687架次,進行空中加油813878次,共加燃油410萬噸。經過70多年的研究和戰爭實踐,空中加油技術日益成熟和完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目前,美軍研制的空中加油機種類多、數量大。現有約712架各種空中加油機,其中空軍589架,海軍約72架,陸戰隊51架。由此可見,美軍航母艦載機實施遠程奔襲,實施空中加油是最佳選擇。
伴隨保障如影隨形
美海軍航母通常實施海上伴隨保障。美軍航母戰斗群一般編制1艘快速戰斗支援艦、油料淡水供應船、綜合補給艦、油料淡水供應船、艦載C-2A小型運輸機等保障艦船,是其海上后勤保障系統的關鍵環節,直接為航母戰斗群提供所需物資的80%以上。如航母戰斗群下轄的快速戰斗支援艦,可裝載25200噸燃油、2100噸彈藥、250噸冷藏食品、500噸其他干貨,并裝有先進的高速自動傳送裝置,輸油管直徑150至175毫米,每小時可輸送燃油400至700噸,干貨補給每次傳送量300公斤,每小時可補給120噸。
未來發展:就水取油
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如何將這些唾手可得的資源轉化成取之不盡的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軍隊的新課題。為此,美軍開始為軍事能源保障尋求新的變革。據報道,美海軍宣布一項與美國農業部的聯合項目,即谷物、藻類提取物和烹飪油脂混合制作生物燃料項目。這是海軍常規采購計劃的一部分,標志美海軍朝著2016年前實現“綠色艦隊”的目標前進,然而生物燃料能量密度低、糧食消耗量大。據計算,一畝大豆每年轉化的生物燃料,還不夠“超級大黃蜂”戰機完成一次起飛所需的耗油量。因此,美軍從經濟上講覺得虧本,于是開始研發使用海藻和藍菌生產燃料的新一代生物燃料技術,預計產量將提高40倍以上,并希望在2016年部署一支生物燃料驅動的航母戰斗群。2010年4月22日,一架F/A-18F雙座戰斗機使用添加了50%亞麻薺基合成油料的混合物試驗飛行證明,混合替代燃料完全可以和標準的JP-5航空燃油一樣發揮作用。
為改變軍事行動對傳統能源的過度依賴,美海軍甚至突發奇想——“水變油”,就是從海水中直接轉化生成JP-5航空煤油。按照設想,從海水中提取二氧化碳和氫氣,然后采用一種特殊催化技術,將它們合成為水、熱量和合成烴類碳氫燃料。如果從海水提取燃料的技術發展成熟,未來航母戰斗群的護航艦艇也可使用這種燃油,將極大提升航母編隊的海上持續力,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海軍戰略格局。(魏岳江 稿件來源:《當代海軍》雜志)
版權聲明:《當代海軍》雜志社授權人民網軍事頻道獨家稿件,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