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情瞭望》——
美陸軍北極新戰略背后的博弈
據報道,美國陸軍近日發布了題為《奪回北極主導權》的北極新戰略。美國陸軍參謀長詹姆斯·麥康維爾稱,美國陸軍正在考慮在阿拉斯加建立一個作戰訓練中心,作為其新的北極戰略的一部分,“恢復北極的主導地位”,控制北極利益。
繼去年美空軍公布北極新戰略后,美國陸軍選擇在近日宣布了在北極的發展計劃。陸空軍相繼宣布北極新戰略絕不是巧合,其背后是美軍在北極地區與俄羅斯這一戰略對手的暗中博弈角力。而在未來,北極這一“凈土”又將面臨怎樣的變數呢?
加強地區存在,美軍重塑北極力量
美國陸軍在北極的軍事力量存在,主要依托部署于阿拉斯加的一支旅級戰斗隊和支援部隊。在此次戰略調整中,美國陸軍的主要改變可以總結為三點:指揮部門的改革、武器裝備的優化和部隊訓練方式的改變。
作為戰略的一部分,美國陸軍將建立一個二星級作戰指揮部,領導經過專門訓練和裝備的作戰旅,以便更有效地在該地區作戰。而新作戰指揮部的成立確保在北極地區作戰的部隊要處于高度戰備狀態,并做好快速部署的準備,能夠完成快速力量投送的任務。
其次,美國陸軍將會更新并升級北極作戰范圍內的車輛裝備、投入巨資采購各型極地作戰車等新型武器裝備。以往,作為非熱點地區阿拉斯加地區的陸軍戰斗隊,其裝備更新和維護都不盡人意,尤其是在美軍軍費全線吃緊的情況下,部分極地作戰裝備老化嚴重導致戰斗力萎縮,嚴重制約著美軍北極地區的行動。
根據戰略,目前位于阿拉斯加溫賴特堡的北方戰爭訓練中心(NWTC)將成為陸軍進行寒區訓練的主要地點。除此之外,美軍還與其盟軍在阿拉斯加地區進行大規模戰略演習,并首次將集訓時間從夏季改為了冬季,這一改變背后,是美軍對北極地區沖突隱患升級的戒備。
地區態勢升溫,美俄極地對抗已久
2020年3月14日,美國防部稱,當日兩架俄羅斯圖-142反潛機在進入美防空識別區后,被美軍的F22攔截,并在15分鐘飛離。北美防空司令部消息稱,俄羅斯飛機進入了博福特海上空,距離阿拉斯加海岸45海里以內,但未進入美國或加拿大領空。
近年來,俄羅斯空軍多次派出圖-95等大型戰機越過白令海峽。同時,在俄公開位于北極的“三葉草”軍事基地后,美方傳出在挪威測試了新型的冬季和雪地載具裝卸系統,運用CV-22“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運輸和投放雪地摩托車,使美軍能夠快速、機動地在北極部署兵力,頗有爭鋒相對的味道。
與俄羅斯高調宣揚北極軍事力量不同,美國主要采取加強與加拿大、挪威等北極周邊國家協調合作的方式,滲透進入北極地區。同時,利用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對于俄羅斯的先天敵對情緒,在北極地區構建對俄“包圍圈”,企圖在北極區域壓縮俄羅斯的活動空間。由于美國在破冰船只數量上的劣勢,美可能并不會在北極圈內與俄展開正面交鋒,但在泛北極區域內,美可以依托其在阿拉斯加和北歐的軍事基地,對俄羅斯在北極的活動展開牽制。
美國拉長全球戰線四處出擊
對于美國來說,北極地區在之前一段時間內,并不是重點戰略方向。在奧巴馬和特朗普政府時期,美國在北極地區僅僅是保持著力量存在,并不追求對俄羅斯的全面壓制。雖然美軍意圖在北極地區牽制俄羅斯的計劃逐漸清晰,但實施起來困難重重。
首先,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美國在北極地區的地緣優勢遠不及俄羅斯。俄羅斯在北方國土有著漫長的國境線,且在北冰洋有摩爾曼斯克不凍港,有力地支持了俄北冰洋艦隊的行動。同時,俄羅斯在北極地區經營已久,在北極有著豐富的行動經驗,且建立了數個大型基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陸軍,在此前并沒有北極的冬季集訓計劃,部署在阿拉斯加的陸軍部隊通常選擇在夏季返回路易斯安那州波爾克堡的聯合戰備訓練中心進行訓練。
其次,美國在全球的戰線過長,遍布中東、印太、歐洲等地區,如今想在北極地區加大影響力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對于美軍來說,目前在印太和中東的熱點地區需要持續強化存在,這需要大量的兵力存在維持。
總而言之,美俄雙方在北極的活動近年來逐漸頻繁,雙方摩擦沖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就需要美俄及早在多邊框架下達成有效的協調機制,避免不必要的誤會。隨著北極地區戰略地位的日趨重要、俄在這一地區的強勢擴張,“斗而不破”仍會是美俄博弈的主旋律。各國對于北極開發不應當是軍事對抗的方式,而只能是合作與共同開發。只有走合作之路,才有可能守住北極這人類最后一塊“凈土”。(姜楠 黨育卓 章子星 虞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