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為戰斗力賦能
——一組來自部隊科技強訓現場的報道
三月下旬,海軍某登陸艦大隊組織氣墊艇編隊多科目訓練。昃天雨攝
海軍航空兵某大隊
“智能聽音”跟蹤深海魅影
本報訊 張德升、記者劉亞迅報道:早春三月,東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大隊“精武戰勤”群眾性練兵比武現場,聲納員謝凱程面對數百個噪聲信號,成功“秒殺”某型水下目標,一舉奪得比武冠軍。欣喜之余,謝凱程坦言:一年前,自己的專業考核成績還居于中游,如今能名列榜首,得益于大隊堅持科技創新,推動軍事訓練轉型的舉措。
據了解,針對以往聲納專業訓練資源有限等問題,該大隊積極借助科技手段,建設新型聲納聽音訓練設施,圍繞聲納信號收集、處理、判型等工作流程,建立一體化平臺,多名聲納員可同時訓練,訓練質效明顯提升。
“從積累式、經驗式練兵到智能訓練模式,獲益的不止謝凱程一人。”該大隊領導介紹,過去聲納專業訓練,主要依靠人耳識別目標噪聲的音色、節拍。現在利用新型聲納聽音訓練設施,官兵耳聽噪聲的同時可眼觀圖譜,還能依托大數據系統進行分析對比。一次任務中,聲納員李志穎發現不明噪聲信號,經細聽辨音、對比圖譜、綜合分析,很快確定為某潛艇信號。他當即上報,并迅速跟蹤定位。
據悉,該大隊聲納專業官兵經過培訓,信號分析能力正不斷提升。
第75集團軍某旅
“屏上練兵”鎖定空中目標
本報訊 馮鄧亞、周宇鵬報道:方寸屏幕上,數架“敵”機多方位同時來襲;計算機前,官兵熟練點擊鼠標,迅速標定“敵”機機型、速度等數據,提交后臺判讀……3月下旬,第75集團軍某旅組織空中目標識別課目考核,這是該旅探索“科技+”訓考模式,依托信息平臺檢驗官兵訓練成效的一幕。
據介紹,以往空中目標識別課目多依靠模型機訓練,由于觀察視角相對單一,訓練效果不佳。為此,該旅黨委匯集官兵智慧,組織研發輔助訓練軟件,創新教學組訓方法。“根據實情、實景、實案,利用訓練軟件輔助構設訓練環境,有力助推部隊實戰能力提升。”該旅領導介紹,輔助訓練軟件由易到難區分多個等級,幫助官兵對不同高度、方位和距離的戰機進行識別訓練;可模擬“敵”機來襲和雨霧等復雜天候訓練條件,滿足官兵在多種條件下對多型戰機進行快速識別判斷的訓練要求。
科技創新推動練兵備戰換擋提速。據了解,該旅將持續深化“科技+”運用,為部隊戰斗力建設賦能。
聯勤保障部隊某團
“虛擬輸送”延伸高原油龍
本報訊 代翔、記者郭晨報道:“1號泵站實施越站輸送……”4月上旬,聯勤保障部隊某管線團模擬訓練室內,一場高原環境下油料輸送保障演練正在展開。從單裝訓練到協同演練,從險情處置到敵情應對,官兵保障能力在模擬高原戰場上得到檢驗和錘煉。
“在高原、高寒、高濕等環境下進行油料輸送保障演練,是管線部隊保障能力提升的重點和難點。”該團領導介紹,受駐地條件限制,一些特殊復雜環境下訓練難以常態開展。為此,他們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邀請院校專家集智攻關,在測試單裝運行數據、分析以往演訓數據、勘測真實環境數據基礎上,研發新型模擬訓練系統,讓官兵不出營區就能進行特殊復雜環境下模擬訓練。
記者在現場看到,官兵向模擬訓練系統輸入作業環境具體數據,便可創建對應的虛擬作業環境,展開針對性演練。該團作訓參謀張楠將系統中海拔數據逐漸調高,顯示屏上的溫度、濕度、油料黏稠度等數據隨之變化,官兵根據接收的控制指令,快速調整輸油工況,確保油料輸送不斷線。
“模擬訓練有效增強了官兵戰場適應能力。”該團領導介紹,前不久,他們在寒冷潮濕的山地環境下開展油料輸送演練,官兵運用前期模擬訓練經驗,快速靈活應對,用時明顯縮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